鋼鐵產業現狀待面臨新的形勢
新聞分類: 行業資訊 瀏覽:2891 日期:2012/07/27
鼓勵有前提的大型企業到國外獨資或合資辦礦,組織實施好已經開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礦產資源項目。 5. 自主立異能力進一步增強。 4. 技術提高得到較大晉升。 1. 應對危機與振興工業相結合。 建立部分聯合發布信息軌制,適時向社會發布工業政策導向及項目核準、出產銷售庫存、產能利用、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污染排放、銀行貸款情況等信息,切實加強信息共享,為企業投資決議計劃、銀行貸款、土地預審等提供信息指導。 (三)促進企業重組,進步工業集中度。 (八)開發海內外兩種資源,保障工業安全。 4. 企業重組與體系體例立異相結合。有關部分要當真開展實施《規劃》的中后期后評價工作,及時提出評價意見。 (十一)建立工業信息表露軌制。防范大型骨干企業資金斷鏈風險,必要時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必需捉住機遇,制定實施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鋼鐵工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各?。▍^、市)要將詳細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泛起的新情況、新題目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6. 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加強鋼鐵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適應和促進上下游及相關工業進級和產品換代。 (八)實現鋼鐵與相關工業協調發展。 二、指導思惟、基本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惟。 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財政獎勵力度,支持鋼鐵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妥善解決職工安頓、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題目,促進社會和諧不亂。三是工業布局不公道,大部門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前提、能源供給等因素的嚴峻制約。一是建設沿海鋼鐵基地。 ?。ㄒ唬┍3趾仁袌霾粊y,改善出口環境。進步境外資源開發企業準入前提。支持符合準入前提的重點骨干企業到境外開展資源勘探、開發、技術合作和對外并購。 ?。┻m時修訂鋼鐵工業政策。通過體系體例立異,努力消除影響企業重組的財稅利益分配、資產劃撥、債務核定和處置等體系體例性障礙,為推動鋼鐵企業團體化發展和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吞并重組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推進河北司家營、山西袁家村等大型鐵礦資源開發,進步國產鐵礦石自給率;支持邯鋼中關、唐鋼石人溝、通鋼塔東、武鋼恩施等現有礦山的深部開采,進步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區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整合開發安徽霍丘地區和山東蒼山等地區的鐵礦資源。 (二)基本原則。鋼鐵工業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相關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五是進步礦產資源開發準入門檻。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60%以上產品什物質量達到國際提高前輩水平,百萬千瓦火電及核電用特厚鋼板和高壓鍋爐管、25萬千伏安以上變壓器用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等產品出產實現自主化,樞紐鋼材品種自給率達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熱軋帶肋鋼筋使用比例達到60%以上。鼓勵沿海鋼鐵企業充分利用區位和運輸上風,盡可能利用國外鐵礦石、煤炭等資源。 (六)調整鋼材品種結構,進步產品質量。進步認證尺度,加強政策引導,促進鋼材什物質量達到國際提高前輩水平。力爭在樞紐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端產品研發、出產和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大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支持力度,鼓勵、引導鋼鐵企業積極推進節能技術改造。充分利用境外礦產資源權益投資專項資金、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和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強資源保障能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著力解決鋼鐵工業當前面對的主要難題,保提高前輩出產力,保重點骨干企業,保樞紐品種,保市場不亂,促進工業平穩發展,又要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加快鋼鐵工業結構優化進級,不斷增強工業發展后勁。鋼鐵產品基本知足海內需要,部門樞紐品種達到國際提高前輩水平。現階段,我國城鎮化、產業化任務依然繁重,內需潛力巨大,鋼鐵工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組織實施好北京、廣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鋼廠搬遷項目,統籌研究推進撫順、青島、重慶、石家莊等城市鋼廠搬遷。 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所有項目必需以淘汰落后為條件。行業協(商)會要及時反映行業題目和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引導企業落實國家工業政策,加強行業自律,進步行業整體素質。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團體、鞍本團體、武鋼團體等幾個產能在5000萬噸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形成若干個產能在1000~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 (七)保持入口鐵礦石資源不亂,整頓市場秩序。一是盲目投資嚴峻,產能總量過剩。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不超過620千克尺度煤,噸鋼耗用新水量低于5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低于1.0千克,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實現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綜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達標。堅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知足海內市場需求為主,優化直接出口,擴大間接出口,在努力加強地質勘查和公道開發利用海內鐵礦資源的同時,捉住機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是進步噸鋼綜合能耗、噸鋼耗新水以及煉鐵、煉鋼淘汰落后尺度;二是修改海內鋼鐵工業集中度指標的考核范圍和比重;三是增加節能減排指標,包括化學需氧量(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煙粉塵排放、可燃氣體回收利用率、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等環保指標;四是明確資源配置的詳細要求,儲量5000萬噸以上鐵礦資源,優先依法配置給海內大中型鋼鐵企業。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心、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鋼鐵工業平穩運行,加快結構調整,推動工業進級,特編制本規劃,作為鋼鐵工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步履方案。鼓勵大型鋼鐵企業開展鐵礦勘探開發,適度開發利用低品位礦和尾礦,加強對共生礦、伴生礦產資源的研究、開發和綜合利用。擴大冶金設備出口信貸規模,帶動設備物資出口。 2. 淘汰落后產能有新突破。 3. 自主立異與技術改造相結合。捉住當前市場全面疲軟時機,協調海內用戶與鐵礦石供給商,建立互惠互利的入口礦定價機制和長期不亂的合作關系。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支持鋼鐵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絡,不亂高端產品出口份額。 充分施展行業協(商)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支持企業聯合對外談判,由鋼鐵協會組織用礦企業同一對外談判,建立新的雙贏定價機制。培育企業原始立異、集成立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立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工業轉型進級的樞紐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進步工藝裝備水平,晉升產品檔次和質量。 四、政策措施 (一) 調整部門產品的進出口稅率。 進一步施展寶鋼、鞍本、武鋼等大型企業團體的帶動作用,推動鞍本團體、廣東鋼鐵團體、廣西鋼鐵團體、河北鋼鐵團體和山東鋼鐵團體完成團體內產供銷、人財物同一治理的實質性重組;推進鞍本與攀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寧波鋼鐵等跨地區的重組,推進天津鋼管與天鐵、天鋼、天津冶金公司,太鋼與省內鋼鐵企業等區域內的重組。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契經營傾向較重。鼓勵和支持鋼鐵企業與相關領域用鋼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協調發展。 (三)規劃目標。 (四)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到2011年,鋼鐵工業粗放發展方式得到顯著轉變,技術水平、立異能力再上新臺階,綜合競爭力明顯進步,支柱工業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008年,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38%,海內粗鋼表觀消費量4.53億噸,直接出口折合粗鋼6000萬噸,占世界鋼鐵商業量的15%。 但是,鋼鐵工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凸起。 (九)繼承實施有保有壓的融資政策。 2008年下半年以來,跟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我國鋼鐵工業受到嚴峻沖擊,泛起了產需陡勢下滑、價格急劇下跌、企業經營難題、全行業虧損的局面,鋼鐵工業不亂發展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結合杭鋼搬遷、以及寶鋼跨地區重組和淘汰落后、壓縮產能,論證寧波鋼鐵續建項目。 五、規劃實施 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詳細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 制定鼓勵鋼鐵企業吞并重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富余職員安頓、企業資產劃轉、債務核定與處置、財稅利益分配等題目,對大型企業跨?。▍^、市)重組后的改擴建等項目優先予以核準。 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完善信貸、外匯、財稅、職員出入境等政策措施。由鋼鐵協會會同相關商會協調企業,積極應對國際商業中的反補貼、反推銷訴訟,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 (七)進步建筑工程用鋼尺度。探索、推行代辦代理制。 調整更新《工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修訂完善《鋼鐵工業發展政策》。 盡快完善建筑領域工程建設尺度體系,結合進步抗震尺度,研究出臺擴大產業廠房、公共建筑、貿易舉措措施等建筑物鋼結構使用比例的劃定,修改進步地震多發地區建筑物、重點工程、建筑物基礎工程等用鋼尺度及設計規范。對違法違規建設、越權審批的項目和產能落后企業,繼承實施融資限制等措施。二是立異能力不強,提高前輩出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賴引進和模仿,一些高檔樞紐品種鋼材仍需大量入口,消費結構處于中低檔水平。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自主立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海內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的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到45%以上,沿海沿江鋼鐵企業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到40%以上,工業布局顯著優化,重點中央城市鋼鐵企業污染顯著減少。 一、鋼鐵工業現狀及面對的形勢 我國事鋼鐵出產和消費大國,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加強技術改造,加快技術提高,降低出產本錢,進步產品質量,優化品種結構。 完善裝備、汽車、造船、家電等相關工業發展政策,帶動鋼鐵產品消費和工業進級。產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分,加強對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監視檢查,按期向國土資源、金融、環保、工商、質檢等部分通報淘汰落后企業名單。適時研究制定鋼鐵企業吞并重組條例。實施淘汰落后、建設鋼鐵大廠的地區和其它有前提的地區,要將淘汰落后產能尺度進步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及相應的煉鋼產能。嚴格實行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問責制,比照《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國發[2007]36號)劃定,對未完成節能減排、淘汰落后任務的地區暫停項目的核準和審批。 三、工業調整和振興的重點任務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工業,涉及面廣、工業聯系關系度高、消費拉動大,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財政稅收、國防建設以及不亂就業等方面施展著重要作用。 (五)優化鋼鐵工業布局,統籌協調發展。 (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技術提高。修改相關設計規范,淘汰強度335MPa及以下熱軋帶肋鋼筋,加快推廣使用強度400MPa及以上鋼筋,促進建筑鋼材的進級換代。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粗鋼產量年均增長21.1%。 研究國產鋼材和入口鋼材公平稅負政策,制訂詳細措施,為海內鋼鐵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改善鋼鐵產品進出口環境,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不亂國際市場份額,鼓勵鋼材間接出口。進步淘汰落后產能的尺度,力爭三年內再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 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5340萬噸,箱式電爐20噸及以下轉爐、產業電爐產能320萬噸;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產業電爐,相應淘汰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對擅自擴容改造或異地轉移落后裝備的,金融機構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國土資源治理部分不予辦理用地手續。應當看到,鋼鐵工業在經歷了長期粗放型擴張后,必定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 在減少或不增加產能的條件下,加快調整鋼鐵工業布局。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 繼承堅持控制“兩高一資”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政策導向下,當真落實進步部門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的措施,適時適當進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鋼材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建筑用鋼占海內消費量的比重不亂在50%左右。 2007年,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完成產業增加值9936億元,占全國GDP的4%,實現利潤2436億元,占產業企業利潤總額的9%,直接從事鋼鐵出產的就業人數358萬。 ?。ㄈ┘哟蠹夹g提高及技術改造投入。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立異,進步技術裝備水平,一般裝備基本實現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裝備本地化率92%以上。 在中心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列支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形式支持鋼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不包括節能技術改造)、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推動鋼鐵工業技術提高,調整品種結構,晉升鋼材質量。結合廣州鋼鐵搬遷,推動寶鋼與廣東鋼鐵企業、武鋼與廣西鋼鐵企業吞并重組,通過淘汰或減少現有產能,適時建設湛江、防城港沿海鋼鐵精品基地。定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產能和20噸及以下轉爐、產業電爐產能。到2011年,管式爐粗鋼產量5億噸左右,表觀消費量4.5億噸左右,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維持在4%的水平。五是資源控制力弱,海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惟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統籌海內外兩個市場,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級,切實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2. 控制總量與優化布局相結合。 行業協(商)會通過行業協調,加強自律,規范入口鐵礦石市場秩序。 加大對鋼鐵重點骨干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環保、土地法律法規以及投資治理劃定的項目,以及實施并購、重組、走出去、技術提高的企業,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銀行貸款、吸收私募股權投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嚴格控制鋼鐵總量,加快淘汰落后。 電爐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4.6億噸,同比下降8%;表觀消費量維持在4.3億噸左右,同比下降5%。規劃期為2009-2011年。落實好鼓勵鋼鐵企業重組的稅收政策。 重點發展高速鐵路用鋼、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和工模具鋼、特殊大鍛材等樞紐鋼材品種,支持有前提的企業、科研單位開展百萬千瓦火電及核電用特厚鋼板和高壓鍋爐管、25萬千伏安以上變壓器用高磁感低鐵損取向硅鋼等技術進行攻關。箱式爐規范鋼材銷售軌制,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施展暢通流暢環節對不亂鋼材市場的調節功能。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限期淘汰的落后裝備實施嚴格監管,防止擅自擴容改造或異地轉移。二是推進城市鋼廠搬遷,引導工業有序轉移和集聚發展,減少城市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強境外資產的經營治理,切實防范和化解境外資產風險。 上一篇: 星形卸灰閥 卸灰閥 星型卸灰閥 下一篇: 塔塔鋼鐵優質焦煤供應在未來幾年仍將緊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