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沒結果鋼鐵企業的兩個抉擇
新聞分類: 行業資訊 瀏覽:2792 日期:2011/12/16
我國具有入口鐵礦石資格的企業112家,實際入口企業達152家,為了整頓市場,我國要加強審核商業商的進出口資質,把不亂減少商業商數目作為不亂入口鐵礦石價格的重要措施。這對于中小鋼廠來說將是一次考驗,可能仍是一次洗牌。 拷問我國鋼鐵業發展模式 從2010年鐵礦石談判啟動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商的報價便一路飆升,國外礦石出產商提出今年礦價大幅上漲的要求,給今年的鐵礦石談判帶來了極大難題。 2009年我國鐵礦石入口量創下了歷史新高,累計達到6.3億噸,同比增長41.6%。追究起來,這是因為以往談判主體不夠團結、談判氣力比較分散等各種復雜因素所致,造成巨額籌碼沒有施展應有威力。 往年長協定價機制給大型鋼廠帶來了巨大的本錢上風,若實施漲價,大鋼廠的本錢管式電爐上風將不復存在,大型鋼廠將面對著和中小型鋼廠一起在現貨市場爭貨的局面用的箱式電爐。要逐步結束我國入口鐵礦石的混亂局面,形成中國入口鐵礦石新模式。 在目前鐵礦石談判及入口形勢嚴重的情況下,對入口鐵礦石的經營體、相關資質、礦石流向應該下重拳進行整治,海內有些商業商已有外資的背景,甚至為海外礦山服務,極大地擾亂了入口秩序,同時入口鐵礦石的流向題目也是一個重點,一些落后產能企業仍在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入口礦。 上一篇: 明年攀成鋼電爐煉鋼廠的指標又將提升 下一篇: 模具鋼錠開坯生產馬鋼重機H13鍛造用
|